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 张亚茹
- 工作记录
- 2019-10-29 14:45:28
到底是教育应适合学生的发展,还是教育来选择学生,取决于人们对教育观的认识。
贯穿在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卢梭也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学生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学生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的教育,干涉或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卢梭否认先天观念和先天道德,认为人们生而所缺乏、又是成年之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来自周围的人们和来自外界的事物,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地配合时,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因此,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与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的教育”配合起来,与学生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学生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除上述两位代表人物外,美国的杜威也主张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
英国的洛克依据培根关于人的知识来源于人对客观事实的经验、感觉,是认识的源泉等唯物观点,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的著名的“白板”论,指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发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他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知识到底来源于经验。”他坚持从物到观念的这条认识路线,与早他半个世纪的笛卡儿所提的“天赋观念”相对立,并从而否定了天赋道德原则。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各自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那么到底应当怎样去认识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呢?
学生与教育的关系应当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的对象及最终目标都是学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这一点上说,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起决定性作用。反之,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从这一点说,教育是外因,不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素质教育是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形成作为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这些素质在每一个学生或学生群体身上的最优化组合,就形成他们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避免教师教育的狭隘性,必须把握这样几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一、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
二、发现问题,把握兴奋点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教师与教师之间经常沟通学生的近期情况;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
三、设计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设计,没有固定的程序,所谓“教无定法”,不仅仅适用于教学,同时也适用于教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儿童,把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进步的原则,做不同的设计和处理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关键。
在教育方法当中,最难于把握的是突发事件的教育问题,因为突发事件是在教师没有任何准备下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对学生的心灵是一个打击,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突事件进行灵活而又富于弹性地处理。
在某校学生风筝比赛的晚上,全校学生都在收听全校的广播。在检查收听发问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某班学生中的一个没有认真听讲,正在搞小动作,于是老师走了进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正在老师批评的过程中,广播中突然传来对风筝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的声音。而老师批评的这个同学恰在表扬之列,而且是突出表扬,因为他的风筝是自己亲手做的,飞得最高。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所有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好象是说:老师,你怎么办?根据老师对这个学生的了解,知道他比较聪明,但平时纪律比较散漫,学习也不努力。于是,老师抓住这个机会,针对他放风筝取得优异成绩这一特殊事件,对他说:“你既然自己能做出又漂亮飞得又高的风筝,想你一定是很聪明的、很专心的,你如果把这种劲头用到学习上,你的学习一定会进步的。我希望你的纪律和学习以后就象你的风筝那样,又漂亮飞得又高。以后看你的行动。”这个同学高兴地坐下了。这样就把两个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达到了教育效果,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
通过对这个突发事件的处理,我想教师应当细致了解每一个学生平时的表现,多注意积累,临事随机应变才能恰如其分的解决突发事件。
设计方案时要注意把方案想得周到、具体、争取作到万无一失。
四、实施设计方案 在实施方案过程中,要注意不急不躁,耐心细致,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
五、反馈信息 成功的学生教育,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实现。根据处理方法的恰当与不恰当之处,及时找出不足,调整教育方法,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必须首先解决教育观的问题,立足教育服务于学生,同时又决定于学生、改造学生的教育观,其次还应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最优的学生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优化教育,提高全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